• <p id="00lx4"><label id="00lx4"></label></p>
  • <p id="00lx4"></p>

    <table id="00lx4"></table>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7

    德育

    101.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識(個體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覺的、想象的、倫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標志)。
    102.品德形成的一般過程是:依從、認同、內化。
    103.皮亞杰的道德發展理論把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分為了4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前道德階段)、權威階段(他律道德階段)、可逆性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公正階段(公正道德階段)。
    104.科爾伯格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講道德判斷為三個水平,每一水平包含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包括前習俗水平(服從與懲罰取向階段和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習俗水平(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和遵紀守法取向階段)、后習俗水平(社會契約取向階段和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105.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10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想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07.德育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把握方向,疏導為主;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教育影響要一致,理論實踐要統一;嚴格尊重相結合,正面約束定規則;集體個別共存活】
    108.德育方法: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練習法(實踐鍛煉法、實際鍛煉法、指導實踐法、鍛煉法)、品德修養指導法(個人修養法)、品德評價法、體諒模式。

    免费A片在线观看,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
  • <p id="00lx4"><label id="00lx4"></label></p>
  • <p id="00lx4"></p>

    <table id="00lx4"></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