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00lx4"><label id="00lx4"></label></p>
  • <p id="00lx4"></p>

    <table id="00lx4"></table>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6

    學生發展心理

    84.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包括:閉鎖性與開放性并存、自尊性與自卑性并存、批判性與創造性并存、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穩定性與可塑性并存、青春期沖動性與壓抑性并存。
    85.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依靠感覺】、前運算階段(2~7歲)【自我中心】、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去自我中心】、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邏輯思維】。
    86.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觀提出教育與發展的關系要注意:“最近發展區”、“教學走在發展前面”、“學習的最佳期限(教學最佳期)”。
    87.根據情緒狀態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情操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88.中學生情緒特點包括情緒的自主性(獨立性),情緒活動的豐富性、情緒體驗的跌宕性(波動性、不穩定性、沖動性),情緒的逆反性、情緒的心境化。
    89.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表現:復雜性與簡單性共存、強與弱共存、穩定與波動(沖動)共存、外露性(開放性)與掩飾性(內隱性)并存。
    90.中學生情緒調節的主要方法:轉移法、補償法、發泄法、升華法、調節認知(認知改變)、積極的自我暗示、幽默。
    91.人格特征包括:整體性(整合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功能性。
    92.氣質的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
    93.性格的結構特征包括: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理智特征。
    94.認知風格可以分為場獨立型-場依存型,沖動型-沉思型,同時型-繼時型。
    95.奧爾波特把人格分為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個別特質又分為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
    96.自我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
    97.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98.佛洛依德把人格機構分成三個層次;本我(遵循快樂)、自我(遵循現實)、超我(遵循道德)。
    99.埃里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學前期(3~6歲)的主要危機是主動感對內疚感,學齡期(6~12歲)的主要危機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青春期(12~18歲)的主要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99.中學生障礙性心理問題包括:抑郁癥、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網絡成癮、神經衰弱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100.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強化法、消退法、代幣獎勵法、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理性-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

    免费A片在线观看,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
  • <p id="00lx4"><label id="00lx4"></label></p>
  • <p id="00lx4"></p>

    <table id="00lx4"></table>